
如何泡茶(二):認識泡茶的核心,注水手法
Apr 22. 2025
大家好,我是蓋子,是靜浸茶的主理人,不知你是在何時看這篇文章,所以早安、午安、晚安都在此一併問候。
這茶啊,真是太容易泡了,茶一放,熱水一沖,泡茶便完成了,這麼簡單的飲料,大概只有濃縮果汁、即溶奶粉的方便才能比擬(咦,到底是誰說泡茶複雜的),那麼泡茶真的有技術可言嗎?或者會茶泡得好的人真的是心比較靜、道德比較高的人嗎?當然不是,我們就趕快來講一下泡茶技術,最後再回頭來探索一下,為什麼有些「穩定與崇高」的人,泡的茶可能會好喝一些,其背後的原因。
注水手法的理論基礎
注水手法無關品性與道德,它之所以會影響茶湯,背後是有科學根據的:
1. 手法能影響水溫
水從燒水壼流到茶壼中,這道水流或長或短,都與空氣接觸,就算是夏天的室溫也不超過 35 度,空氣的接觸會讓水溫降低,而水溫會改變茶湯釋出的物質。所以,在注水時控制溫度的方法有兩種:
- 注水位置的高低:若在高處注水,水有更多接觸空氣散熱的機會,所以水溫會降得比較多;反之,在低處注水,則水溫較高。--> 注水點高,水溫低;注水點低,水溫高
- 注水水柱的粗細:若水柱細,接觸空氣的時間長,面積大,水很容易散熱, 水溫會降得比較多;反之,在水柱粗,則水溫較高。-->水流細,水溫低;水流粗,水溫高
圖說:從左至右三張圖,壼嘴距離茶壼三種高度,依序為高中低,這裡的標示也是參考,你應該品嘗泡出來的成果發揮想像力去運用
圖說:從左至右為粗水流、細水流,同樣你應參考使用,並發揮想像力,粗可以更粗,細可以更細
2. 手法能改變物質的活性
用流速比較高的水流,會讓茶裡的(不溶於水的)物質更有活性。講活性有點不精準,但請容我先這樣用。以高香型的烏龍茶為例,在出湯的初期,茶水溫度較高時,我們為什麼很容易感受到香氣?那是因為香氣分子本身不溶於水,只要泡茶的時候賦予它越多的活性,它就越容易從水中逃離,快速的讓口腔感到香氣。但會被賦予活性的不只是香味分子,澀味也會,所以手法要折衷。
圖說:快速水流
圖說:溫和水流
3. 手法能改變水的質感
注水時若打入較多的空氣,比如細水流高注水,則水會含有較多的空氣量,而變得較膨鬆,這也不是絕對的好或壞,有些滋味濃但茶湯感覺較硬的茶,稍微膨鬆一點可以喝得更愉悅; 但有些滋味本就較淡的茶,可以會讓茶益發的不容易泡出味道來。
圖說: 細水流高注水,水面較有波動帶入較多的空氣
4. 手法能改變釋出的物質
高溫的水接觸茶葉可以想像成像是在燙青菜,茶葉的熟度會改變釋出的味道,可以透過注水的手法控制茶葉被燙熟的數量。舉兩個極端的例子:
- 每次泡茶都均勻的讓每一片茶葉都碰到熱水,經過一兩泡之後,會有較大面積的茶葉被燙熟
- 每次泡茶都固定將熱水注在同一個位置,甚至都注在杯壁上,盡可能減少茶葉被燙熟的面積
圖說: 單點注水法,穩定在一個位置注水,盡可能減少燙到茶葉的面積
圖說: N字型注水法,讓更多茶葉直接被熱水淋到
注水手法的實操範例
我們將上面所寫的理論,轉換成幾個實務常用的場景供讀者參考。
- 泡高山清香型烏龍茶: 以高注水、中水柱、較強的流速,單點注水的方式浸泡茶葉,可得香甜柔軟的茶湯,這種手法後面的意涵是「稍微的降溫、創造柔軟的水質、並提供香味分子活性」,如果你從來的注水方法都是強勁水流就著壼口注水,但改用這種方式時,水溫會比你慣用的手法低一些些,請標題 2適度的延長浸泡時間。
圖說: 高注水、中水柱、較強的流速
- 想泡出味道很厚實的茶湯:以低注水、大水柱、不要過猛的流速注水,注水的水位儘量低到壼口,這種手法後面的意涵是「儘可能的高溫、不要給予澀味分子過多的活性」,可得一杯醇厚釅實的茶湯。
圖說:低注水、大水柱、不要過猛的流速注水
- 泡低海拔的焙火茶:以高注水、細水柱、較慢的流速,單點注水的方法浸泡,這種手法後面的意涵是「稍微的降溫、創造柔軟的水質、給予適度的活性避免同時激發澀味分子」,可得一杯香醇柔軟的茶湯。
圖說:高注水、細水柱、較慢的流速
- 泡到後面想強烈萃取茶葉:以低注水環繞茶葉注水,這種手法後面的意涵是「儘可能讓高溫的水接觸到茶葉」,試著讓茶裡最後的味道,給它一次激烈的釋出。
圖說:低注水環繞茶葉注水
- 泡細膩甘甜的小葉種紅茶:以高注水、細水柱、中庸的流速,單點注水的方式浸泡茶葉,這種手法後面的意涵是「稍微的降溫、創造柔軟的水質、釋放小葉種紅茶獨有的香味」,可得一杯甘美怡人的紅茶。
圖說:高注水、細水柱、中庸的流速
茶的種類何止這裡所舉例的,我們一來沒辦法寫出所有的範例,二來我們也沒喝過所有的茶,三來也沒必要,寫出來又如何?我喜歡的味道,自然會用我喜歡的泡法,而這個味道你又不一定喜歡,像我有一次與一位大師喝茶,我個人就是偏好茶柔美的那一面,而大師愛茶強烈的那一面,我為了賓主盡歡,所以調整了泡茶的方法。所以懂得哪些手法會創造出偏向哪一種風味的茶,遠比記得一堆範例來得有意義。
而且,也沒有太多的理論需要了解,這裡也不過寫四個。我也想寫 40 個,最好能得諾貝爾獎,才能顯得自己泡茶有多厲害,但,可惜,泡茶就是這麼容易。
泡茶略講技術,才能帶來最高級的靜
我覺得茶葉好喝,美好,但我不會莫名的往茶葉上猛貼金,說喝茶有千萬種好處,但卻說不出一個支撐。就像泡茶可以靜心一樣,如果泡茶完全沒有技術可言,那麼唯一可以靜心的,就只剩下儀式感、茶的甘美及茶器的優美了,如此理由,就完全是茶粉的自我陶醉了。
所幸,泡茶是件略有技術、略有理論依據的事,當你開始泡茶,確實需要小小的收攝心志一下,想想該怎麼進行,若泡個 4 泡可能大約10分鐘的時間,必須要控制小肌肉注水、出茶,小心熱水,專注於計算時間,細細的品嘗味道,如此的過程,我能說,你不知不覺就會忘記先前煩惱的事,帶領你靜下心來。你的靜心,除了茶的美(不管是茶湯的滋味美或是其他的茶器美、儀式美),更有你對技術的一分專注,這種品質,能為你帶來極高級的靜。
另外,有這樣的泡茶技術、注水手法,當你在跟親朋好友分享茶時,會更有把大家聚在一起的真實理由,當大家天南地北的漫談時,你泡茶的技術,時不時能成為大家談話繼續下去的黏著劑,朋友相聚是需要一種「東西」做為時間延續的基礎的,就像打麻將、桌遊、廚藝、酒精、政治、股市、泡茶。
泡茶技術還有其他,但這裡所寫是最重要
比如如何悶蒸、如何快速降溫之類的,這些本文沒提到並不是「進階」的泡法,比較像是「其他類型的應用」的泡法,有機會再提,就算不提也不是大家的損失,因為本文提到的才是核心,試著操作看看,並且活用,已是夠玩一輩子茶了。
為什麼有些「崇高」的人泡茶真的比你好喝?
所謂的崇高的人是指你可能碰到任何泡茶的前輩,你可能聽他們談茶完全聽不到我所談的任何注水手法,但還是泡得比你好喝,這是為什麼?
其中一個原因是,可能是我講的都是錯的,這一點等你去驗證,要我說,當然不是。
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,他們的泡茶比你穩定,他們有穩定的注水,穩定的出湯,光穩定這件事就比一般的泡茶小白強多了,沒有泡茶概念的人,注水忽大忽小,水線斷斷續續,位置跑來跑去,不穩定的注水,會讓水質空氣太多,水流過強,很容易泡出味道虛浮、味道不明顯、澀味較明顯的茶。所以只要你度過小白期,你泡出來的茶就不會跟別人差得那麼多了,當然要贏老經驗的泡茶人不容易,但.....你有本文的注水技術幫助你,安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