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了解茶葉發酵知識,對愛喝茶人的 6 大好處
Feb 10. 2025
茶葉的知識或是門道有諸多面向,做為一個愛茶的入門者,該先掌握哪一門知識才是最有效率的?先知道哪一種茶最貴?哪一個產區是第一名?喝茶畢竟不是在唸書考試,不是在選美,急著論高低,似乎是有些躁進了,哪一種茶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呢?
我覺得是認識茶葉的發酵知識,茶葉的發酵從無到有,從低到高,其實就是這世上大部份的茶,他們風味形成的因素,我們整理出了解茶葉發酵知識,對愛喝茶人的 6 大好處:
目錄
1、買茶不容易被騙,因為你知道茶真正可貴在哪裡
有些茶被打了很多光環,比如山頭、得獎、年份、品種等等,每道光環都把價格推得更高。
如果你買茶是為了好喝,而不是投資增值,那麼懂一點茶葉發酵(氧化)觀念,能幫助你不被行銷話術洗腦。
因為你很清楚,茶好不好喝,跟茶菁品質和做茶技術有關,而做茶背後有一部份就是氧化作用的掌控。
2、選茶更專業,不被眼花撩亂的茶名迷惑
茶的名詞太多了,茶類、品種、工藝、產區往往混在一起,造成理解的障礙。
比如烏龍茶這個詞最混淆,包種、高山茶、東方美人、鐵觀音、凍頂、岩茶、大紅袍、鳳凰單叢……,都屬於烏龍茶。
如果懂一點發酵知識,就知道烏龍茶是一條長長的光譜,介於不發酵和全發酵之間,湯色從綠黃到紅棕,風味從青草到花果。
面對無數的茶品,你能買的清清楚楚,喝的明明白白。
3、贏得茶葉店老闆的尊重
店家問你:「喜歡喝什麼茶?」
你回答:「烏龍茶。」說了等於沒說。
店家問你:「喜歡喝什麼茶?」
你回答:「我喜歡喝發酵輕一點的,花香明顯的。」
或是「我喜歡喝發酵重一點的,甜味跟熟果味濃一點。」
不但立刻贏得尊重,也能精準找到你想要的味道。
4、泡茶更科學,秒懂水溫原理
為什麼綠茶要用低溫水(約攝氏80度)泡?因為綠茶不發酵,茶葉裡的兒茶素沒被氧化,通通都在。
兒茶素是苦澀味的主要來源,水溫越高越容易溶出,所以水溫要低才不苦澀,但水溫過低,很多芳香物質泡不出來不好喝,所以抓80度。
同理,氧化(發酵)程度越高,水溫就可以越高,半發酵的烏龍茶類可以抓95度上下,全發酵的紅茶可以用滾水泡。
5、正確保存老茶和新茶,避免變質捶心肝
如果你喜歡喝老茶(這裡指的是陳年烏龍茶,不是普洱茶,普洱的後發酵主要靠微生物,而非氧化),懂一點發酵氧化知識,就會知道老茶越陳越香的最重要關鍵是「保存方式」。
一般茶要喝新鮮,最好抽真空,避免接觸空氣,才不會氧化變質,尤其是不發酵的綠茶、輕發酵的高山茶。發酵越低,接觸空氣變質越快。
老茶剛好相反,要接觸空氣,才能進行「後氧化」作用,讓風味變得更好,但也不能隨便放,要避光、避濕、避高溫、避異味,如果放陶罐,要選沒上釉的,才有透氣孔。
6、老茶會死,避免錯估價值
假設你面前有一罐百年老茶,你會知道,它有歷史價值,但不一定有品飲價值。
因為茶葉裡可以用來氧化、形成風味的化學物質是有限的,隨著時間過去,化學物質全部被氧化完的那天,茶葉就死了,沒味道,不能喝了。
所以老茶氧化到風味最佳的時候,反而要隔絕空氣,避免繼續氧化。真能做到這種地步,這茶就可說是長生不死了。
結論:懂發酵,可以說是CP值最高的茶知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