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浸茶-石門紅茶/鐵觀音/炭焙烏龍/硬枝紅心/奇蘭/白鶴
認識鐵觀音茶──一場必然的茶葉尋訪之旅

認識鐵觀音茶──一場必然的茶葉尋訪之旅

Nov 26. 2024

 

你知道現在大家熟悉的烏龍茶、高山烏龍茶的半球狀與球狀外觀是從哪兒來的嗎?這項技法的老祖宗是就是鐵觀音,衝著這一點,如果你自詡為一位台茶品飲者,就必需要了解一下鐵觀音,甚至試喝一些鐵觀音,甚至,還有人說,當年學做鐵觀音技法的烏龍茶農,其實是因為做不出鐵觀音的味道,才將技法改良,產生了凍頂烏龍茶這個新茶品,如果這件事有三分可信,那麼鐵觀音就會是你茶葉尋訪之旅不得不拜訪的一站了。

 

無論如何,可能在 1723 年便誕生的鐵觀音茶,光就年紀也值得你對它注目一番了。

目錄

  1. 鐵觀音命名的由來
  2. 鐵觀音茶的產區
  3. 鐵觀音茶的特色
  4. 鐵觀音茶的沖泡
  5. 鐵觀音茶真的值得喝嗎?

 

鐵觀音命名的由來

在茶類中鐵觀音這樣的名字算是高大上的極致了,看看包種茶是四方毛邊紙包起來的種仔(即青心烏龍品種的意思),烏龍茶是發現的人叫烏龍,即使是後來被英女皇改名的東方美人茶,原名也只是叫膨風茶。發現鐵觀音的人叫魏蔭,清朝時福建安溪人,魏蔭篤信佛教,每天一大早必以一杯香噴噴的茶,禮拜觀音菩薩。菩薩看他這麼有心,就決定送他一份大禮,有一天晚上,魏蔭做了一個夢,夢裡觀音菩薩指著一棵閃閃發光的茶樹說:『這棵樹送你了!』魏蔭醒來後,立刻上山去找,還真的找到一棵超特別的茶樹!他把茶樹帶回家種,做出來的茶不但香氣迷人,茶色則沈重如鐵,便取其名為「鐵觀音」。

鐵觀音是一種茶樹名,也是一種製法名,所謂的正欉鐵觀音便是以鐵觀音的茶樹製成,目前可 以看到常用來製作鐵觀音的品種還有武夷、硬枝紅心、金萱等。

 

 

鐵觀音茶的產區

如同故事所說,鐵觀音茶原本產於福建安溪,在清朝時應該便與早期移民遷來台灣,而有文獻記載的第一位將鐵觀音苗帶回台灣的是張迺妙,種植於新店大崎角一帶,後來隨著張家移居至木柵,也就是現在木柵鐵觀音的源頭,鐵觀音茶樹除了落腳於北台灣的坪林、木柵、南港之外,甚至在海拔 2,300 公尺的梨山都有鐵觀音茶樹的存在。

先前所說的都是鐵觀音茶樹的引入與種植,但鐵觀音茶的製作方法,卻遠遠晚至民國 26 年才由張迺妙引進台灣,那之前台灣種的鐵觀音茶樹是用來製作什麼茶?筆者是沒有找到確切的資料,但我們剛好可以藉由這一段歷史的空白來了解一件事,那就是任何一種茶樹都可以製作成各種茶,所以在台灣成長的鐵觀音茶樹,在沒拿來製作正港的鐵觀音茶之前,它是可以拿來做紅茶、包種茶的,相信也是因此,它仍保有經濟價值,才能被保留下來。

 

 

鐵觀音茶的特色

鐵觀音的滋味特色在於果香與花香並濟,並帶有些許迷人的果酸味,湯水甘甜,或許還能喝到烤穀物的香氣,整體的層次豐富,在1-4泡之間,風味的轉變可能會充滿了變化,是一款很有品飲價值的茶,至於能沖泡幾泡,其實視每個人的需求而不同,如果性喜淡雅,可以泡到 6-7 泡,如果喜歡濃烈強勁,則可能4泡已是極限。湯色偏向琥珀色,橙黃透亮,頗有安定人心,發思古之幽情的效果,相當適合成熟穩重的品飲氣氛。

鐵觀音茶的製作特色與烏龍茶相近,前文已有提及,現代烏龍茶,不論是高山烏龍或凍頂烏龍皆承襲了來自鐵觀音的布包團揉,其製程的交互影響已是非常的明顯。

鐵觀音更強調發酵的深度與焙火的程度,使茶葉的內含物質產生更多元的轉變,才得以創造出鐵觀音獨特的風味,不只發酵需要更長的時間,焙火更是除了時間更長外,也需要分多次焙火,慢慢的促成風味的形成,也因為製程的更長更複雜,願意製作的人也就不多,這也是鐵觀音在市面上較少的原因,而且工序變長了,也代表了失敗機率變高,在商業的價值上,也大打折扣。

鐵觀音的製程:(以木柵鐵觀音為例,資料摘自台北市農業主題網

製茶的第一道流程為採茶,然後進行日光或熱風萎凋,接著室內萎凋8至12小時,再浪菁4至5次,然後炒菁、初揉、布包團揉2至3次,再複炒3至5次,經過文火複乾10至20次,接著初焙、揀技、複焙,即為成品。

 

 

鐵觀音茶的沖泡

必需使用攝氏 100 度的熱水,最好搭配瓷器的茶具,可得完整的風味,也可使用紫砂,紫砂可以讓它的香味更顯,但有得有失,看君如何選擇。

茶水比建議不要太小器,可以抓到1:20,這樣可以讓鐵觀音的滋味深深的震撼你,待你熟悉了之後,可以調整到1:30,在淡雅中分辨更多的滋味。

沖泡時間第一泡請下足60秒,第二泡可略短10秒或持平,第三泡可以是70秒,第四泡開始每泡加20秒。

注水手法可以採用在壼上約5-7公分的高度,水流平穩不斷裂,切忌狂沖猛注,會讓茶水只有濃郁而香味不顯。

當然還是建議你,以上方法都只是參考,請你多改變一些泡法,這世界有很多敏感的人,跟他們相處很累吧!茶與水也很敏感,但他們的敏感只會讓你覺得好玩,放手去玩吧,他們不會跟你生氣。

 

 

鐵觀音茶真的值得喝嗎?

鐵觀音茶的未來性究竟如何?對品飲有何幫助呢?

如果你是對品飲茶有興趣的人,鐵觀音可以為你帶來的貢獻,在於能大大的拓寬你對「製茶技術」的認知,同樣都是重視發酵與焙火,鐵觀音與凍頂烏龍的風味就是不同,原因當然不只是在發酵與焙火時間的長短,其中控制發酵的手法,反覆焙火的週期,每次焙火的溫度等等,甚至其所使用的熱源,都對風味產生強烈的影響,如果說想體會所謂的「匠心」,那麼鐵觀音自然是你的茶葉地圖上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。

除了技術之外,用來製作鐵觀音的品種,也與凍頂烏龍有所不同,每種品種都有其不同的內含物質,與葉片結構,或軟或韌,或薄或厚,都與製程有著巧妙的匹配,這也是一個大大值得欣賞的地方,畢竟台灣不只有青心烏龍這一個品種,像靜浸茶的古法鐵觀音使用的便是稀有的奇蘭品種,除了果香外,你更有機會品到傳說中古老鐵觀音具有的蘭花香,豈不令人神往。

我們認為鐵觀音正在復興中,原因無它,只因茶人的多元性正在進步中,且好茶終究不會孤單。